首页

华东地区女王专区

时间:2025-05-22 20:03:54 作者:云南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:高质效办案让公平正义被看见 浏览量:64179

  中新网九江12月8日电 题:鄱阳湖畔的“观鸟导游”

  作者 朱莹 吴敏

  大雪时节,晨曦初照,鄱阳湖湿地薄雾缭绕,红黄相间的水杉林高低错落,蓼子花、草海交织其间,远处不断传来鸟鸣声,数十只候鸟栖息、觅食、飞翔。

  “右前方的农田里,有几只白头鹤,快拍!”在鄱阳湖畔的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镇,余鹏海举起望远镜观察片刻后,指着不远处的农田说。

  闻言,来自新加坡的观鸟爱好者黄俊祥、刘伟豪架起长焦镜头,对准几只白头鹤,拉近对焦、按下快门。随后,黄俊祥难掩兴奋地展示,“太幸运了,旅程最后一天,拍到了白头鹤一家四口!”

12月6日,鄱阳湖畔的江西省共青城市江益镇圩堤上,余鹏海(右一)带领来自新加坡的观鸟爱好者黄俊祥、刘伟豪拍摄候鸟。吴敏 摄

 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,也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,全球95%以上的白鹤、80%以上的东方白鹳、70%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保护区内越冬。

  今年40岁的余鹏海是一名职业“观鸟导游”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候鸟季,他带领海内外游客在鄱阳湖观鸟、拍鸟,目前共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鸟爱好者。在他的带领下,海内外游客认识、欣赏到了许多中国特有鸟类。

  “中国是全球观鸟热门国家,我去过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地拍鸟,鄱阳湖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,在‘鸟哥’(余鹏海)的带领下,环鄱阳湖八天,我们的‘目标鸟’全部拍摄完成,甚至还有意外之喜,拍摄到了江豚。”刘伟豪说。

  “观鸟导游”在中国是新兴职业。余鹏海告诉记者,目前职业“鸟导”不足20人,“‘鸟导’不仅要带领游客找到目标鸟群,更要对各种鸟类形态特征、栖息习性等了如指掌。”

12月6日,余鹏海在鄱阳湖畔通过望远镜寻找候鸟。吴敏 摄

  “听声辨鸟、见羽知禽”,带领游客观鸟近20年,余鹏海练就了一身“绝技”,“在接待今年首批游客之前,我环鄱阳湖侦察了三次,手机里存有一千多种鸟的叫声。”

  在黄俊祥看来,“观鸟导游”不仅给鸟类拍摄、研究提供很大帮助,还能帮助游客了解当地人文风俗,带动更多人关注自然、保护环境,“我们已经预约了明年夏候鸟的拍摄。”

  余鹏海见证了鄱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十几年前,千米外才能看见候鸟,且候鸟警惕性极强,现在距离几十米就能拍摄到,“越来越多鸟类爱好者慕名而来,我的预约游客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底。”

  观鸟的小众群体正呈现出大众化趋势。《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3年末,中国大陆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已超34万人,5年来净增20万人。

 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余志标介绍,随着观鸟旅游兴起,鄱阳湖成为热门观鸟地,职业“鸟导”除了带领游客观鸟、拍鸟外,还需提醒、制止游客不规范行为,如破坏鸟类栖地环境、抛食引诱等,“未来我们将培育专业‘鸟导’队伍,探索观鸟导游资格认证制度,壮大观鸟产业。”

  如今,鄱阳湖畔处处建起了观鸟驿站,开发设计了观鸟线路,观鸟经济带动了周边餐饮、住宿等诸多方面消费。

  当日下午,送走黄俊祥等人后,余鹏海马不停蹄接待下一批游客,他脖子上挂着望远镜、带上游客,去郊野、湖区、农田,寻找、等候、观察、记录。(完)

【编辑:李润泽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大学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

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在参与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·循环经济论坛时表示,在华彬集团的众多绿色项目中,北京华彬生态园、云南大理健康之都和咸宁金桂湖低碳示范区尤为亮眼。这些项目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,还将成功经验延展至泰国、英国等国际市场,实现了跨国绿色发展。

广东近期强对流天气较活跃 部分地区或有冰雹

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介绍,该系统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,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。

山东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让民众更有“医”靠

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。初心永照,换来圣地沧桑巨变。”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说,这座红色之城,正阔步走在新时代奋进路上。

学习进行时|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

为助力乡村振兴,民盟中央和广州市天河区坚持优势互补、协同联动,以上小河村为试点,大力推广“统一战线+东西部协作”“地域+领域”组团式帮扶模式,通过“聚智共商发展大计,同绘乡村振兴蓝图”“聚力推动乡村建设,同创美丽宜居环境”“聚能发展特色产业,同筑共同富裕基石”,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典范,共同缔造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宜居宜业和美家园。

初冬甘蔗丰收季 赣南古法熬红糖

仅在中国生活了一个多月,王塞天便已交到了不少中国朋友,“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友好,也很尊重我们国家的文化与习俗,在和中国同学的交流过程中,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。”王塞天表示,这一年多的历程不仅是学习之旅,也将是一场跨文化的交流之旅,在未来,他期待更多体验中国传统文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